实现园区全网覆盖需融合有线、无线及智能管理技术需要
一、网络架构设计
基础覆盖层
有线网络:
采用超六类网线或光纤铺设主干网,确保千兆/万兆传输能力;工业场景部署工业PON和时间敏感网络(TSN)保障低时延。
无线网络:
室外全覆盖:通过Mesh组网技术部署室外基站(UBP/UBN系列),支持点对多点无线互联.主要用于企业园区、运动场、草坪等开阔区域的覆盖。这类区域的用户多为公共用户,用户较为分散,适合采用大功率的AP配合高增益室外天线。
室内深度覆盖:每房间部署AP面板或吸顶AP(如BL系列),大空间采用Wi-Fi 6/7高密度方案。主要适用于办公区、会议室、生产区域、仓库等室内覆盖。这类区域名为室内热点区域,用户具有临时性、特定性等特点,适合采用室内放装设备对室内公共区域进行大面积的覆盖。
对于用户比较集中或离室外型AP距离较远的室内区域,可以采用室内型AP覆盖;在部署室内型AP时,一般采用全向天线。单个室内型AP的覆盖半径一般为30~100m,最多考虑支持30名用户同时在线。开阔程度和用户数量,选择合理的布放数量。
采用室内放装覆盖方案时,一般当采用隐蔽安装力板上隐蔽安装的方式,这样既保证了美观性又保证了安全性。当采用隐蔽安装方式时,相关人员应注心天化吸内的高度空间和水平方向的用挡物,从值避免用物物对无线信号的屏蔽干扰。
5G增强:园区部署5G基站实现连续覆盖,重点区域升级5G-A网络;车间产线应用5G uRLLC技术支撑实时控制。
融合接入层
统一认证:有线、无线网络共用认证计费系统(如WebPortal/802.1X),避免重复建设。
IPv6融合:推进端到端IPv6+一跳入云架构,提升网络兼容性与安全性。
二、关键技术应用
智能管理平台
采用锐捷RG-UNC AS系列统一网管系统,支持多厂商设备兼容、故障快速定位及IP/哑终端集中管理。
实现全网设备状态监控、射频环境调优及自动化运维(如无效告警过滤)。
弹性组网方案
可扩展架构:基于“无线控制器+智能AP”模式,支持分布式转发,避免单点瓶颈。
平滑升级:中小园区先用高性价比方案(如AS系列),后期可扩授权升级至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(CS系列)。
三、实施要点与案例
部署规范
基站密度:每万人需≥56个5G基站,室外Mesh节点间距≤200米。
布线预留:机房预置光传送网(OTN)节点,商务区/宿舍部署FTTR光纤到房间。
拒绝“胖AP”架构:传统独立AP管理成本高,需替换为可集中管控的智能AP。
规避单网口瓶颈:核心交换机需支持VLAN划分与万兆上行。
哑终端管理:通过MAC地址白名单或专用物联网关解决准入难题。
总结:中小园区优先采用锐捷RG-UNC AS轻量化网管+Mesh无线覆盖;大型园区需部署5G专网+万兆光网,并通过IPv6+智能管理平台实现“建、管、控”一体化